2025-01-25
分享到
中國空間站的低成本貨物運輸總體方案正在穩(wěn)步推進中,有兩個項目已通過初步評審,獲得第二階段開發(fā)合同。
2.其中,中科院微小衛(wèi)星創(chuàng)新研究院研制的“輕舟”貨運飛船預定使用中科宇航的力箭2號液體運載火箭作為任務主選火箭,明年9月發(fā)射驗證機。
3.另一方面,航空工業(yè)集團成都飛機研究所主導研制的“昊龍”貨運航天飛機目前發(fā)射時間表不詳。
4.“昊龍”貨運航天飛機的外形和尺寸與美國X-37B型空天飛機相似,但具備再入和復用能力。
2024年10月30日凌晨4時27分,我國在酒泉衛(wèi)星發(fā)射中心使用長征2號F遙19運載火箭,將神舟19號載人飛船成功送入太空,經過快速對接程序,30日中午,中國空間站飛行乘組實現(xiàn)第五次太空會師。隨著中國空間站建設進入常態(tài)化和日常維護并實施科學實驗階段,咱們對于“天上始終有那么幾個人在出差”已經見怪不怪了,航天大國沒辦法,這就是我們的凡爾賽。
其實,中國空間站這兩天也不是一點兒新聞沒有,還是有些振奮人心的新消息的。同樣是我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神舟19號任務發(fā)布會現(xiàn)場公布的信息,中國空間站的低成本貨物運輸總體方案正在穩(wěn)步推進中,目前有兩個項目已經通過初步評審,獲得第二階段開發(fā)合同,制造技術驗證機進行飛行驗證。
兩個項目分別是由中科院微小衛(wèi)星創(chuàng)新研究院研制的“輕舟”貨運飛船,以及由航空工業(yè)集團成都飛機研究所主導研制的“昊龍”貨運航天飛機。其中,“輕舟”貨運飛船預定使用中科宇航的力箭2號液體運載火箭作為任務主選火箭,預定在明年9月發(fā)射“輕舟”貨運飛船驗證機完成首飛,“昊龍”貨運空天飛機目前發(fā)射時間表不詳。
我們都知道,中國空間站目前在上行貨物運輸任務中,其實是有成熟型號的,那就是和“神舟”系列飛船作為姊妹船的“天舟”貨運飛船。
相比使用三艙式布局的“神舟”系列飛船,“天舟”貨運飛船采用兩艙式布局,后方是帶有太陽能電池帆板的推進艙,前方是貨艙,全長10.6米,最大直徑3.35米,最大重量13.5噸,最大裝載量7.4噸,貨艙容積為22.5立方米,使用長征7號運載火箭發(fā)射。一般來說,一艘“天舟”貨運飛船可以保障一艘“神舟”載人飛船以及三個人運作六個月的物資給養(yǎng),該型貨運飛船的型號和性能都非常成熟,而且已經發(fā)射了多艘。既然如此,我們?yōu)楹斡忠獑拥统杀矩浳镞\輸總體方案、研制新的貨運飛船呢?
其一是響應空間站應急上行/下行運輸?shù)男枰?。目前我們的空間站運輸,暫時還是定期運輸,每六個月一艘載人飛船,一艘貨運飛船,十分有規(guī)律,相應的帶什么載荷,實施什么試驗,這些都是計劃好的。但是隨著我空間站建設規(guī)模的擴大,試驗內容必然是逐步增加的,一些計劃外試驗可能會臨時加塞,或者一些試驗成果、樣品等及時送返地球后,可以迅速裝載新的實驗設備,提高空間站的利用效率。
在這種情況下,再補發(fā)一艘“天舟”似乎是沒什么必要的,這將帶來貨運飛船空間的極大浪費,且“天舟”不具備再入返回能力,只能上行不能下行。因此,研發(fā)新一代空間比較適中、可執(zhí)行靈活裝載任務、發(fā)射成本較低、且部分具備再入返回能力的新一代低成本貨運飛船勢在必行。
其二是為商業(yè)航天試水??v觀當下的航天大國,都在不同程度地試著開放部分航天領域給商業(yè)航天公司,一方面可以充分發(fā)揮商業(yè)航天公司思維活躍,idea層出不窮的優(yōu)勢,加快技術研發(fā)和迭代的效率,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成本,以盡可能地實現(xiàn)航天產業(yè)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
比如美國就把“阿爾忒密斯”計劃的一部分外包給了多家商業(yè)航天公司實施,而我們把空間站的低成本貨運任務外包給商業(yè)航天公司,對空間站的日常運作沒有什么影響,卻可以為空間站創(chuàng)造出附加產值,屬于錦上添花的決策。同時,從目前研發(fā)“輕舟”飛船的中科院消息看,“輕舟”飛船預計每千克的運輸價格不會大于10萬元人民幣,考慮到貨運飛船的裝載系數(shù),預計“輕舟”飛船千克發(fā)射成本會比長征七號稍微便宜些,基本符合低成本要求。
當然了,相比設計中規(guī)中矩,使用了單艙段構型的“輕舟”飛船,外界最為關注的是航空工業(yè)成都所拿出來的“昊龍”返回式飛行器。畢竟,咱們前面可是有美國的那個X-37B型再入式飛行器對標,還有我們自己的“五十萬”飛行器,更不用說,美國的航天飛機作為冷戰(zhàn)時期美國航天工業(yè)最后的絕唱,給每一個90后軍迷心里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,不知道多少軍迷、航天迷小時候是看著美國航天飛機發(fā)射,然后才愛上航天事業(yè)的。這些軍迷和航天迷,多多少少有些航天飛機情懷,對“昊龍”空天飛機的關注度自然也比使用飛船構型的“輕舟”多。
既然被寄予了如此之多的關注度,那么“昊龍”可能具備怎樣的性能,又將承擔怎樣的任務呢?由于目前無論是“輕舟”還是“昊龍”,暫時都只有一個想象圖、概念圖,連實機都沒有拿出來,我們只能通過這個想象圖來稍微判斷一二。
從想象圖看,正在和空間站對接的“昊龍”再入飛行器的尺寸,大概和一個空間站艙段類似。我們都知道中國空間站三艙段長度都在14.4米左右,最大直徑4.2米,質量22噸左右,這似乎意味著“昊龍”飛行器的長度在10米左右,貨艙寬度不大于4米,起飛重量在10噸以上是可能的。這個飛行器尺寸和起飛重量,咱們只能說和美國的X-37B型空天飛機十分相似。
當然了,它和X-37B還是有些區(qū)別的。首先是它是帶有太陽能電池帆板的,目前為止X-37B沒有被發(fā)現(xiàn)帶有太陽能電池帆板的跡象,而“昊龍”的太陽能電池帆板和“輕舟”一樣,采用折疊式組件包覆在機體表面,節(jié)省了整流罩空間,省下了太陽能帆板展開的作動機構。其次它的外形和X-37B也有所不同,更類似于美國內華達山脈公司研制的那個“追夢者”號空天飛機,只不過“追夢者”號的研發(fā)進度已經大大延宕,目前已經沒什么聲音了。但不管怎么說,“昊天”空天飛機的載荷能力考慮到它的機體尺寸非常大,預計不會低于“天舟”系列飛船。
而從“昊龍”再入式飛行器的設計看,估計“昊龍”飛行器采用的和X-37B的總體構型差不多,也就是只安裝軌控和姿控發(fā)動機,需要使用二級火箭將其送入近地軌道,這和典型的航天飛機的入軌構型還是有些區(qū)別的。畢竟航天飛機除了兩臺固體火箭發(fā)動機助推器,還安裝有入軌的主發(fā)動機,我們的“昊龍”沒有這個主發(fā)動機,當然了,這是設計取舍的問題,本質上無可厚非。
從“昊龍”空天飛機的性能來分析,應該是要好于當前構型的“輕舟”的,甚至有可能迎頭趕上作為空間站主要定期運輸手段的“天舟”,因此“昊龍”的任務層次,可能要比“輕舟”好上那么一些。我們說“輕舟”可能偏向于空間站的應急輸送,那“昊龍”就可能偏向于空間站的常規(guī)運輸和快速運輸,再考慮到“昊龍”相比目前的“輕舟”具備再入和復用能力,那么空間站的下行貨物就得靠“昊龍”帶回地面,其運輸成本很有可能也比“輕舟”要便宜,這些都是它的技術優(yōu)勢。
同時還值得注意的是,“昊龍”的載荷能力,事實上是可以作為潛在的客貨兩用飛船使用的,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裝之后就可以承擔載人任務。那么,“昊龍”是否可以作為空間站的一種應急手段,比如派出一艘“昊龍”長期停泊在空間站對接口,時刻處于待命狀態(tài)以應對空間站可能發(fā)生的意外情況,這也是“昊龍”再入式飛行器可能的使用方法。總的來說,大伊萬覺得“昊龍”在總體性能上,肯定要比“輕舟”先進一代,相應的使用模式也更多,希望“昊龍”能夠不負眾望競標成功吧。
最后,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競標成功的無論是“輕舟”還是“昊龍”,都不是傳統(tǒng)的航天系企業(yè)的作品,而是一個來自于中科院,一個來自于航空系。這就對了嘛,未來我們的航天飛行器,肯定不能僅僅拘泥于航天系統(tǒng)內部研發(fā),還是要走出去的。再說航空工業(yè)成都所的技術底蘊這么深厚,既然能夠拿出無偵8這種臨近空間飛行器,那么拿出一個類似的、可以從大氣層外再入的“昊龍”也沒什么奇怪的。更不用說“昊龍”的技術成果,事實上又可以被航空工業(yè)復用在更加先進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的研制上,也許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可以看到性能更加先進的臨近空間飛行器,翱翔在祖國的藍天之上。